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

赴澳門拍攝MV

  目前主要旅行社春節澳門行程幾已完售,顯其台灣民眾出境極高熱度,台灣型男團體SpeXial即將正式推出全新DVD+EP迷你影音專輯「Love Killah」,就特別前往拍攝專輯封面與音樂MV,融入澳門中西文化的異國風情,也不但造訪了當地名勝,更嚐遍澳門特色美食,讓從未造訪當地的一群大男孩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  SpeXial幾位大男孩趁著工作空檔在當地到處參觀,造訪三巴牌坊、戀愛巷、瘋堂斜巷、聖母雪地殿教堂、東望洋燈塔、路環聖芳濟各教堂等。而一行人在澳門各地進行拍攝作業時也備受矚目,所到之處均引起大批當地民眾圍觀及拍照。

  初次到澳門的人一定要到「大三巴牌坊」朝聖,建築雖是西式的巴洛克式風格,上面卻雕刻了中國文字和菊花圖案,展現強烈的東方色彩,非常少見。另外,SpeXial建議,澳門有很多很有趣的街道名稱,像是大三巴牌坊旁有條「戀愛巷」,兩旁的建築牆面刷上粉紅、鵝黃和天空藍色,雖然街道只有短短幾十公尺,卻充滿非常濃厚的浪漫氣氛。

  SpeXial還爬上澳門最高處的東望洋燈塔與聖母雪地殿教堂,除了拍照之外,也參觀了教堂內的拱頂和牆身上的彩色壁畫。除了澳門本島之外,也在路環留下足跡,在散發濃郁葡國風味的聖方濟各教堂參觀,漫步鄰近教堂的十月初五馬路欣賞海景,還到澳門第一家老字號的「安德魯蛋撻店」朝聖。

  幾位團員難以抵擋遠近馳名的道地美食,拍攝行程中吃遍了澳門著名茶餐廳,幾名團員笑說最愛「豬扒包」,有的團員還可以連嗑2個仍意猶未盡!

  今年,澳門旅遊局更計劃推出8條新的《論區行賞》步行路線,讓旅客遠離大都市塵囂,悠遊漫步澳門當地文化。想要到澳門一遊的旅客,也不妨跟著SpeXial的腳步,感受澳門的多樣風情。
景點介紹:

三巴牌坊
   如今的大三巴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,它的矗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遠去,也見證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。

  澳門擁有眾多西式的天主教堂,其中聖保羅教堂建造時代最久遠、最著名,人們習慣稱之為“大三巴”。聖保羅教堂建於1637年,整座教堂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與東方建築特色的結合,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。

  大三巴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,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跡,也是澳門的名勝。這座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,先後經歷三次大火,屢焚屢建,見證了澳門的歷史。1835年1月26日黃昏,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燬,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。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,所以取名為“大三巴”牌坊。

   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,將大三巴裝飾得古樸典雅,無論頂端高聳的十字架,還是銅鴿下面的聖嬰雕像及被天使、鮮花環繞的聖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氛,給人以美的享受。


戀愛巷
  與情人一同前往澳門的話,請別錯過別具歐陸氣息的「戀愛巷」了,還有什麼比良辰美景配情人更浪漫?

  戀愛巷位於花王堂區南部,大三巴街與大三巴右街之間,全長 50 米。它開闢於 20 世紀 20 年代,當時我國和葡萄牙均處於推翻王室後的動盪時期。
戀愛巷或許有許多漂亮愛情故事,而《Isabella》片中杜汶澤及 Isabella 經常於澳門大街小巷穿梭,而其中一幕講述兩人喝醉後夜遊的街道,就是這大三巴附近的戀愛巷,石板路、色彩鮮艷的大廈外牆、加上昏黃的燈光構成了一幅非常澳門的照片,遊完大三巴後,不妨順道拐個彎來拍拍照。

SpeXial的團員們希望走過戀愛巷後,能有個不錯的桃花運,但他們直喊太忙碌了,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啊!!! 團員偉晉也很喜歡這裡,前幾陣子還在臉書發文,還po很多有關澳門的照片,他直說他太喜歡澳門了,捨不得離開那裡呢~


東望洋燈塔

  東望洋燈塔因聳立在鬆山鬆濤中又名鬆山燈塔。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,為澳門地區的地理座標的標志點。東望洋燈塔與另兩座有300 年歷史的古蹟──鬆山砲台和鬆山教堂,構成鬆山三古蹟。

  于此遠眺,澳門全景及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,可領略古今變遷。東望洋燈塔由一名土生葡人設計建造,于1865 年9 月24 日放射光芒,9 年後的1874 年8月被台風吹毀,至1911 年才重建,使用至今。

  澳門海事博物館海事博物館在媽閣廟前地1號,所在地即為16 世紀首批葡萄牙人登陸之地,造型如同一艘獨特的船停泊在漁民聚居的內港入口處,潔白的外牆仿佛一艘三桅船張開的帆,其玻璃窗則如一個又一個望台。館內設施充滿大海氣息,地下展廳展示漁民天地,在地下和一樓之間的閣樓裡展出葡萄牙傳統船只模型,二樓展示海上貿易。館內開闢有水族館,可供遊客觀賞各種魚類。


西墳馬路
  西墳馬路,東起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和高偉樂街,西至新勝街、美珊枝街和區華利街。  該路得名,在於北邊有一座建成於1854年的聖味基(舊西洋)墳場。1869年,已有“西墳馬路”的記載,是當時北城牆外為數不多的被葡人標上名字的街道之一。 1925年,在西墳馬路近塔石球場路段北邊,建成澳門助學會(即澳門土生葡人教育促進會)大樓。大樓後面的西墳馬路路段,因此被稱為助學會街。1982年5月6日,改用今名“高偉樂街”。   聖味基(舊西洋)墳場的葡名,音譯為“聖味基墳場”,Arcanjo,意為天使長,São Miguel,意為米迦勒。1875年,在墳場內,建成聖彌額爾小堂。政府每年都在這裏舉行公祭活動:一是3月14日的治安警察局紀念日,二是11月2日的追思亡者節。聖味基(舊西洋)墳場內埋葬不少中葡名人,如美士基打、庇山耶、何賢和林家駿等。

路環聖芳濟各教堂
  在港澳地區,有數間以教士聖方濟各(St. Francis Xavier)命名的教堂,而其中又以位於澳門路環地區的路環聖方濟各教堂最為出名。
  聖方濟各教堂建於1903年,於1928年重建後以東來傳播天主教的聖方濟各教士命名,正式成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聖方濟各教堂。聖方濟各教堂屬於巴洛克式的建築物,鵝黃色外牆,橢圓形窗戶,一座精緻的鐘樓與教堂主體相連,庭園地面以波浪形舖砌著黑白相間的葡式石仔,內部設黑色大理石祭壇,每一個細節都洋溢著迷人的葡萄牙風情。側堂牆上有一幅華人臉孔、懷抱嬰兒的女神像,據信是中國化後的聖母。另外,路環居民在1910年驅逐海盜後的紀念碑,就立在聖方濟各教堂前。

圖片&資料&來源:Facebook Google 網路 澳門旅遊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